今天門診來了一個患有嚴重靜脈曲張合併鬱血性皮膚炎的老太太,她的雙腳小腿佈滿了一顆一顆大大小小的靜脈曲張。超音波檢查顯示她的右腳問題來源是短隱靜脈逆流,但有趣的是她的左腳問題來源是膝窩處連接到膝摑靜脈的一條穿通枝靜脈逆流,好玩的是,膝摑靜脈(深部靜脈)也有逆流。這種情況過去我也曾碰到過,事實上,這還蠻常見的,統計起來,約有20-30%的靜脈曲張的患者同時具有深部與淺部靜脈逆流。在過去,我們總是認為,深部靜脈有問題,不應該將淺部靜脈阻斷,因為深怕造成側枝循環受阻,但事實上,最近這十年來,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當我們把淺部靜脈逆流治療好後,深部靜脈的情況也會跟著變好。以下就舉這篇2008年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附設醫院發表於血管外科第一名的雜誌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來做簡單說明。在淺部靜脈逆流以雷射或電波阻斷後,深部靜脈逆流的最大速率(maximal reflux velocity, MRV)、靜脈填充指標(venous filling index, VFI (ml/sec), 代表每秒靜脈填充的血量,數值越大代表逆流越嚴重),以及靜脈曲張的臨床嚴重度都會大幅降低。這證實在同時具有深部與淺部靜脈逆流的患者,可以以雷射或電波的方式有效改善兩者,進而使靜脈曲張的臨床嚴重度改善。

 

 superficial vein and deep vein reflux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靜脈曲張 靜脈
    全站熱搜

    陳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