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vsclinic.com.tw


現代人由於經常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工作,一整天下來腿部承受過多壓力,久而久之,腳部靜脈血管擴張,便形成所謂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其初期症狀如不耐久站、小腿肌肉痠痛與腫脹感、夜間睡眠易抽筋;久而久之,雙腳腿圍不等大。若不注意,持續惡化則併發皮膚病變,形成所謂鬱積性皮膚炎,初期症狀如皮膚癢,接著小腿與腳踝皮膚顏色變紅或變黑或脫皮,最後進展成皮膚潰瘍,傷口無法癒合。有時靜脈血管發炎類似蜂窩性組織炎,非常疼痛,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不可不慎。由於靜脈曲張疾病的進展緩慢,可能長達數年或數十年,以致一般人經常忽略此病的嚴重性,許多病人甚至不知此病究竟應看甚麼科。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說,他在門診時發現,許多人以為腳踝皮膚潰瘍或傷口無法癒合,已為是皮膚病,拼命塗抹各種藥物,數月甚或數年不見好轉,最後才被輾轉轉介至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療。由於許多病人至門診常已嚴重到皮膚發黑或潰爛,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靜脈曲張並沒有單一的治療方式,其正確方式是採整合性的治療。初期如蜘蛛網斑時,建議白天工作時穿彈性襪,並減少久站,晚上睡覺則可在雙腳下方以枕頭或棉被墊高,以幫助血液回流,減少腳部壓力,但若要讓擴張的靜脈血管消失,則需硬化劑與表皮雷射治療。較嚴重如蚯蚓般浮出皮膚表面者,則必需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是將靜脈主幹做高位結紮,並以通條將整段血管抽出,再加上局部切除,但有其缺點,例如傷口大且易傷到血管周邊神經。新的治療方式則為血管腔內治療,如微創雷射手術,亦即以細微的雷射光纖導管深入靜脈主幹中,以雷射光的能量將血管閉合,再輔以局部微創切除血管分枝,已達到減輕腳部壓力,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目前靜脈曲張手術,已經可以採局部麻醉,門診手術的方式進行,手術結束後休息一小時即可回家,無須住院,以節省現代人寶貴的時間。


 



蜘蛛網型靜脈曲張





青筋型靜脈曲張


蚯蚓型靜脈曲張


靜脈性潰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